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大全

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_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呢

ysladmin 2024-05-15 人已围观

简介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_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呢       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

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_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呢

       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1.孟子成语有哪些

2.关于孟子的成语及名言

3.孟子的名言和成语有哪些?

4.与孟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

5.关于“孔子”“孟子”“庄子”作品中的成语

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_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呢

孟子成语有哪些

       孟子的成语有杯水车薪、不为已甚、安富尊荣、大而化之等。

       一、释义: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孟子的成语释义:

       1、杯水车薪:出自《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意思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薪:柴草。

       2、不为已甚:出自是战国《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意思是不做过头的事,后泛指对人的责难批评,要适可而止。

       3、安富尊荣: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意思是安定富足,尊贵荣华。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4、大而化之:出自《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后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对现代治理的启示

       1、孟子的仁政思想

       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孟子看来,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实行仁政,而非过于严苛的法治。这一思想对现代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2、对现代治理的启示

       孟子的仁政思想提醒大家关注民生福祉。在现代社会,政府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强调君主的道德品质对治理的重要性。领导者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

       孟子的仁政思想提倡和谐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关于孟子的成语及名言

       问题一:《孟子》中有哪些成语 明察秋毫(梁惠王章句上)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公孙丑下)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滕文公上)

        为富不仁(滕文公上)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

        君子犯义,小人犯刑(离娄上)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离娄上)

        授受不亲(离娄上)

        好为人师(离娄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人恒敬之(离娄上)舍生取义(告子上)

        登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尽心上)

        民为贵,社稷次之,群为轻(尽心下)

        问题二:孟子的成语有哪些 季孟之间

        发音jì mèng zhī jiān释义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处《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问题三:孟子一书中的成语有哪些,至少十个孟子书中的哦 词目 红杏出墙

        发音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释义

        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

        出处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问题四:孟子的书中成语 《孟子》中的语言,包括用以帮助说理的比喻、寓言等,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梁惠王上》不远千里,五十步笑百步,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缘木求鱼,引领而望,挟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敌众《梁惠王下》妻离子散,匹夫之勇,出尔反尔,与民同乐,顾左右而言他,水深火热,救民水火,箪食壶浆,流连忘返《公孙丑上》揠苗助长,事半功倍,出类拔萃,与人为善,解民倒悬,具体而微,心悦诚服,反求诸己《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此一时,彼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谁,绰绰有余《滕文公上》为富不仁,守望相助《滕文公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乱臣贼子,吊民伐罪《离娄上》为渊驱鱼,自暴自弃,不虞之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手舞足蹈,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离娄下》赤子之心,好为人师,不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继日《万章上》自怨自艾,先知先觉《万章下》却之不恭,知人论世《告子上》专心致志,一暴十寒,舍生取义,杯水车薪《告子下》以邻为壑 拒人千里《尽心上》独善其身,习焉不察,不言而喻,引而不发,仁民爱物,当务之急,一毛不拔《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茅塞顿开,言近旨远,同流合污

        问题五: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互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问题六: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哪些? 《孟子》的故事和成语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4、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

孟子的名言和成语有哪些?

       孟子的成语

        1、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3、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4、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5、以文害辞: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6、有所作为: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7、于今为烈: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8、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9、言近旨远: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10、坐以待旦: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11、再作冯妇: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12、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13、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14、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15、以身殉职: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16、衡虑困心: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7、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8、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19、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20、南蛮?舌:?: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21、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22、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23、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24、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25、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26、渊鱼丛雀: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27、习焉不察: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28、食箪浆壶: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29、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30、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31、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32、鱼与熊掌: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33、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34、丛雀渊鱼: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语本《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35、渊鱼丛爵:《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后以“渊鱼丛爵”比喻为政不善,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

        36、邹衍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邹,通“驺”。

        37、?浆箪食: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浆,以迎王师。”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38、?面盎背: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猜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9、以叔援嫂:《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

        40、己溺己饥: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6、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9、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3、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1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1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7、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1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5、”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9、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3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4、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3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36、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7、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3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9、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40、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4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4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6、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4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8、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49、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1、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52、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53、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5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5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5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6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6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2、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63、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6、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67、其进锐者,其退速。

        6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69、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7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71、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7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7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74、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7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6、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7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与孟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

       成语:始作俑者

       名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暴十寒?yī pù shí hán

       解释: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用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典故: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解释:君子有三乐,这三乐与治理天下没有关系.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得到天下的好学生,然后教育他们,三乐.

       出自:《孟子·尽心上》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典故: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后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君子远庖厨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舍我其谁?

       自暴自弃?

       何出此言?

       手舞足蹈

关于“孔子”“孟子”“庄子”作品中的成语

       1. 与孟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2. 和孟子相关的四字成语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3.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如下:1、孟母三迁 [ mèng mǔ sān qiān ] 故事: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仇氏扶养成人。

        孟母对孟子的教育环境及学习历程非常重视,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孟母曾三迁其居,选择孟子可以获得良好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居住。起初他们住在邹城马鞍山下的凫村,由于附近是坟场,孟子即和邻近的小孩学习埋死人的游戏,孟母深感不妥,迁居至庙户营村,但村内常有市集买卖,孟子又开始玩起买卖讲价的游戏,孟母仍觉不妥,又迁至学校附近(可能在邹城内),孟子遂开始模仿学生学习礼仪的情形,孟母大悦,欣慰于居得其所。

        孟子上学后,曾经贪玩逃学游荡,孟母非常生气,将织布机上正在织的绢布剪断,告诫孟子半途而废不会有成就。孟子从此专心向学,遂有了后来发扬儒学的成就。

        孟母发挥了境教的作用,可谓是母教的成功典范。2、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故事:孟子认为君子的自然本性,无论是处于富贵或是穷困之中,都不会改变。

        因为仁、义、礼、智这些内在的道德早就深植于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润泽,背部充盈,这仁、义、礼、智之道当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由于这仁、义、礼、智之道充沛流行于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们的动静行止无不中节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说明,旁人也能了解并感受到他的君子风范与所受到的薰陶。

        后来「不言而喻」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事态明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3、左右逢源 [ zuǒ yòu féng yuán ] 故事: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观上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孟子》一书为弟子辑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见他对孔子理念的传承,并可得见他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离娄〉一篇多论仁政及尽伦希圣之事,典源所从出的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为学应有的态度。

        孟子以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学问,必须用心去体会。若能自得于心,则所学才能深固,应用起知识才能随心所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后来「左右逢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学道有得,即可得心应手,取用不竭。后则泛用于比喻办事得心应手或处事圆融。

        4、一曝十寒 [ yī pù shí hán ] 故事:孟子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后人尊称他为「亚圣」。当时人们对于齐王管理政事没什麽成就很不满意,虽然齐王并未采纳孟子的观点,但他仍帮齐王解释,说:「不要认为这是因为大王不够聪明。

        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长的生物。如果让它在太阳下曝晒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没有办法存活。

        我跟大王相处的时间有限,一旦我离开,那些奸臣小人又来动摇大王的决心,我就算能让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头,又有什麽用呢?」5、揠苗助长 [ yà miáo zhù zhǎng ] 故事:战国时,大思想家孟子曾经举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养浩然正气是必须藉由经常积累正义所产生,而不是偶然行义就可以得到的。要将行正义之事牢记于心,却不可用不当的手段助长它。

        他说:宋国有一位农夫,一直担心他的秧苗长不大,就到田里把所有的苗都拔高一点。疲惫地回到家后,告诉家人说:「今天真是累死了,我帮助秧苗长大了。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一看,那些秧苗都已经枯死了。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揠苗助长」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使用不当的手段以求速成,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4.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5. 与孟子相关的成语故事

        成语: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

        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

        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6.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7. 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1见贤思齐2慎终追远3举一反三4温故知新5见义勇为6怨天尤人 孟子有关的成语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8. 和孟子 有关的成语故事

        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 *** 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6?1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6?1里仁》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6?1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6?1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6?1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6?1微子》

       2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6?1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6?1尽心上》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6?1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6?1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6?1告子下》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6?1鱼父》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6?1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6?1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6?1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6?1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6?1子路》果:果断

       62.记己有耻。——《论语?6?1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6?1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6?1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6?1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125.见利思义。——《论语?6?1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6?1季氏》

       66.知耻近乎勇。——《礼记?6?1中庸》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6?1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6?1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6?1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6?1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6?1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6?1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6?1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6?1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6?1离娄下》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6?1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6?1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

       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6?1公孙丑下》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6?1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6?1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6?1山木》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6?1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6?1宪问》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6?1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6?1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6?1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6?1公冶长》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6?1尽心下》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6?1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6?1子路》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6?1卫灵公》

       今天关于“孟子成语和诗词有哪些”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